未来城市:湾仔区28公共空间 「骑呢」休憩处 最受欢迎
你可知道湾仔鹅颈街市天台有一个游乐场?街市内没任何标示、亦无升降机可以直达,初次到访必定迷路,然后在那贯穿街市南北座的天桥往往返返,终于觅得登上天台的阶梯!推开木门别有洞天,是一个被高楼围绕约1500平方米半户外公共空间,远离地面干湿货市集繁嚣,是外佣、街坊和工人歇脚的好地方,而场内4张乒乓球枱上都有人躺着午睡!
城市研究组织「邻里关系研究所」在过去半年,实地调查湾仔区28个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,其中发现鹅颈街市这个游乐场最令人意外,除了因为地点非常隐蔽,亦是唯一一处社交功能完胜其他休闲用途的「社区客厅」,当中九成使用者是少数族裔。调查又发现,虽然湾仔区有不少「骑呢」公共空间,例如只摆放2张椅、面积只有100平方米的简陋休憩处,却成为「最受欢迎」休闲地点之一。今次调查得出湾仔区内各个最多元、最多人的公共空间,同时揪出最劣评、最少人用的公共空间,你会发现多设施与交通方便不见得受欢迎,但人流稀疏又不是坏事。原来何谓好的公共空间,答案不止一个。
公共空间 湾仔全港第二少
据2016年湾仔中期人口统计数字,湾仔总人口18万,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.7万人,在全港18区排第9。不过,湾仔的人均公共空间却是全港第二少,根据思汇政策研究所2017年调查报告,全港人均公共空间面积为2.7至2.8平方米,其中以旺角和湾仔区最少,人均公共空间面积仅0.6和0.7平方米;而据各区对开放空间质素满意度评分,湾仔区满意度最低,仅得5分,整体平均分数为5.7分。
湾仔区议会在去年8月邀请学术机构就「湾仔区公共空间及公园研究」提交计划书,研究目的是评估区内公共空间现况,和探讨改善的可行性。获选申请是由本地建筑师行Architecture Commons于2018年带头成立的「邻里关系研究所」。建筑师何力辉(Eric)由去年8月至今年2月,联同40个街坊做研究员和40个公共空间研究助理,实地调查湾仔28个公共空间,面积最小空间是100平方米的皇后大道东/汕头街休憩处;面积最大则为9700平方米湾仔公园。研究方式是每个地点分别在4个指定时间(平日早上、平日下午、周六高峰期、周日傍晚)进行人数点算、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,每节调查长2至3小时。
据城规会数字,截至2018年3月,湾仔共有68个休憩用地,包括16个地区休憩用地和52个邻舍休憩用地。Eric解释,今次调查挑选其中28个公园的准则,主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,亦撇除了区内最大型的维园和跑马地游乐场。而且,湾仔区议会选区涵盖11个小规划统计区(TPU),因此希望做到每区都有代表。此外,今次亦收集了区内人士意见,选择了数个较为特殊的公共空间,例如是有不少市民去遛狗的大坑火龙径,虽然本身只是行人路;以及圣雅各福群会建议他们必定要到鹅颈街市天台儿童游乐场看看。
调查发现1:分布不均 口袋公园最密集
Eric相信,湾仔缺少公共空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,因为湾仔作为本港最旧社区之一,当年未有公共空间规划意识。据中大2010年发表的湾仔研究,湾仔是香港自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后最早发展的地方。他笑言觉得政府部门和部分私人企业都已经「尽咗人事」,尽可能在可行的地方安插公共空间,但亦因而令湾仔区出现多个奇怪的公共空间,而且公共空间分布极不平均。
今次调查指出,湾仔区最常见的公共空间类型为小型公共空间或「口袋公园」,即休憩处或花园。在湾仔11个TPU中,以TPU#131的皇后大道东一带的口袋公园最为密集,短短450米已经有9个。但在湾仔区人口密度第4高的TPU#133,即介乎波斯富街、菲林明道的谢斐道与骆克道一带却是一个公共空间都没有。
调查发现2:告士打道花园 less is more?
调查期间,在28个公共空间中录得共2.56万人次中,但其中74%使用者是利用公共空间进行非休闲活动(包括路经、使用公厕、工作);26%属被动休闲活动(坐下、饮食、看书、下棋等),只有5%作主动休闲活动,即散步、遛狗或各类运动。最高人流的公共空间是利东街(地面和天台)和告士打道花园,平均每个时段使用者数量可逾1300和1200人。 研究员观察到,路经的人数众多并不代表人们会停留下来,理由可能是该处没有予人随意休息和运用空间的潜力。结果显示,利东街和告士打道花园的休闲和非休闲活动比例均约1:9。
无游乐设施 小朋友都来玩
Eric提到一个有趣的发现,告士打道花园平日是很多人等候到入境处办理事务的暂时落脚点,到星期日却聚集了很多小朋友,那里没有儿童游乐设施,代表用家自行为空间赋予新用途,「我们评估公共空间好坏其中一个准则是可塑性,即是除了预设的空间用途,多不多人进行其他活动?为何这么多小朋友在一个没有游乐设施的空地活动?或者就是因为没有游乐设施,所以有空间」。
调查发现3:湾仔公园 区内最成功范例?
湾仔公园是今次调查中面积最大的公共空间,四周环绕学校和医院,园内亦设有不少公共设施。因此,湾仔公园人流亦不意外地位列第三,不过休闲和非休闲活动比例约6:4,反映这里同时是区内深受欢迎的休闲公园,调查的4段时间,平均使用者数量616人,长者和少数族裔用家比例为46%和35%。报告指出,湾仔公园是所有空间中,在族裔和年龄层上都是最多样化的开放空间。
Eric说,周日去湾仔公园的感觉很有趣,不像利东街般人们来来往往,那里是静止的,人们在周日早上到来,然后留足全日,「我觉得湾仔公园是一个好好的公共空间例子,虽然说起湾仔公园,人们反应立刻是『哦,设施好旧那个嘛』。不过,公园同时容纳到不同人一起使用空间,大家亦尊重彼此。访问了一个伯伯,他说不要紧呀,星期日虽然有好多外佣姐姐,但空间都足够呀」。
调查发现4:鹅颈街市天台 外佣安心之所
要说区内少数族裔最爱空间,必然要数鹅颈街市天台儿童游乐场,少数族裔占用户比例近90%!Eric笑言第一次和研究员找寻游乐场位置是完全迷路,最后要开口问路,这里绝对是个特殊的存在,因为调查结果发现游乐场的休闲和非休闲活动占比是9:1!跟其他空间多数都是坐下、看书等静态的休闲活动为主不同,这里八成休闲活动都是社交活动,即和朋友聊天和聚餐。
「第一次去是平日早上,已有很多人,外佣姐姐可能在楼下街市买完菜,就上来聊天,而星期日更是多人得夸张。」Eric访问外佣时发现,原来她们视这里为一个「living room」,可和朋友相聚的地方,原来地方隐蔽亦是一个吸引人们前往的公共空间因素,「令到她们在放假时感到有私隐,亦是一个少有的空间不用担心骚扰到别人」。
调查发现5:汕头街休憩处 「骑呢」空间最受欢迎
「邻里关系研究所」的办公室位处湾仔皇后大道东,即是上文所述聚集了很多口袋公园的街道,而要数其中最「骑呢」的一个,必然是皇后大道东/汕头街休憩处,官方数据面积是200平方米,实际是一开二,放于大厦两旁,每边只有2张椅。有报道指这个休憩处又奇怪,人流又少,然而今次调查却为它平反。
为了比较在现场做休闲活动的人口密度,他们将人数除以面积,发现该处的消闲人口密度最密集,每平方米有0.9个平均使用者。虽然可能认为该处面积细才得出这个结果,但实情是此处真的跑赢其他空间9条街,第二、三名分别是面积200平方米的留仙街临时休憩处(0.6平均使用者/平方米)和面积1500平方米的鹅颈街市天台儿童游乐场(0.4平均使用者/平方米)。
Eric补充,汕头街休憩处以前人流较少,只有少数老人家坐着等巴士,但由于早前附近开了咖啡店,人们买完咖啡便过来享用。「外国的广场为何舒服,以及多人去?因为附近有商店和店舖,吸引人来坐。今次调查数据反映汕头街休憩处每平方米是最多人使用,而非路过,可说善用得最好的公共空间。」他强调,计算平均使用者数字,只是衡量区内最受欢迎公园的其中一个指标。
调查发现6:礼顿山公园 评分最低 光线不足
那么公园使用者有何感受?结果显示,所有公共空间中,评分最差是2000平方米礼顿山旁边的礼顿山公众休闲公园,在自然光线、故意破坏和正式经济(formal economic,即商业活动)3项评分都很低。至于评分最高是铜锣湾的天后庙公园,在16个项目中,一半获正评。
改善 空间:添设施vs.留空间 如何拿揑?
Eric 说,仍在讨论最终要向区议会提出的建议。整体而言,他认为公共空间多元化必然是好事,但多元的定义有待界定,「例如湾仔公园是有不同类型持份者去使用,但鹅颈是某一类的持份者用得好尽,其实我们觉得两者都是好的,只要将湾仔视作是整个公共空间网络。不过亦有好多人都认为鹅颈只是集中某一类持份者使用,会牺牲了其他类型的持份者(使用权)」。
公共空间是否需要很多人使用?「既然湾仔人均公共空间是全港最少,当然希望用到尽。但亦有不少人做访问时说空间静静哋,可以望吓树都几好,希望不要什么活化,又宠物可用、又加设施,有两种不同的声音。」
最后是从告士打道花园周日变为小朋友玩乐场地的例子,可见游乐设施和空间的平衡是需要好好评估和拿揑。报告突显了儿童在所有公共空间中使用比率占很少,只占整体休闲活动人的3%。「曾有老师说学生上完学就放学,怎会知道什么是公共空间?而且有老师甚至说因为摩地臣山公园有板仔,危险啊。做这个项目想从下而上向政府反映意见,人们认识多些社区的公共空间,令小朋友知道自己有空间发表意见。」